返回
孙祖明口述

我在粮库的日子——口述史整理稿

访谈时间:2021年11月4日15:00-17:00 

访谈地点:孙祖明家中

受访者:孙祖明

访谈者:陈睿、郑明锦

整理者:郑明锦

 

一、人物生平

孙祖明,1933年6月12日生,1949年7月参加工作。1949年7月在温州市城东区公所担任办事员,1950年1月至1953年12月,在花柳塘粮库、大南粮食供应站负责出纳,1954年1月至1958年6月在华东粮校结业后,先后进入温州地区粮食局、永嘉县粮食局、永嘉县四川粮管所、义务社教工作队、永嘉县粮油转运站、上塘粮管所工作至1982年12月,1983年调任温州面粉公司第三粮库工作至1993年6月退休。年近90的孙老接受我们采访时,口齿清晰,思维活跃,一讲到粮食保管工作更是激动不已。以下为采访内容:

我是孙祖明,1948年的温州还没解放,新中国成立前我就参加了工作,直到1993年退休。这45年间一直从事粮油供应和粮油保管工作,其中离休前的最后十年是在面粉公司第三粮库度过的,三库是我最后一个工作单位,也是我最有感情的地方。

 

二、追溯革命记忆

(一)脱产革命

虽然我的档案里写我是1949年参加工作,其实我是在1948年就已经参加工作了。当时我才15岁,什么都不懂,上海的复旦大学有个教授叫徐天树,他说我性格好,脑子也比较灵光,就推荐我去加入人民军队了。到了49年入伍之后,要填干部履历表,半个月之后就通知我。我从那时候起就成为了脱产干部,所谓脱产就是脱离生产,我把自己交给了国家,我的信仰就是共产主义,我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。脱产干部没有工资的,没有发什么生活物资。一个月口粮就是四十五斤米,生活必需品只能拿米去换,只有咸菜可以吃,再给一套蓝色制服配一把手枪。新中国成立前,国民党的反动势力仍然很猖獗,为了保证粮库安全,我们战时的纪律非常严格,比如说禁止独自行动,任务都必须两个人协同完成,万一遭到袭击,两个人可以互相掩护,万一一个人遭袭牺牲了,还有一个人可以立马呼叫支援。我们就是这样直到新中国成立和温州解放,局势才得以好转。

(二)供粮记忆

新中国成立之初,我开始负责管理的粮库属于非常重要的军队供应类别。兵马未到粮草先行,一旦军队要经过我这,都会先提前通知我。比如说有多少连队,共有几个人,需要准备多少斤粮食,不但要备好米,还需要准备黄豆、稻草作为马料。有一次,大部队到我那取粮,看到我才十五六岁,就喊我:“小鬼,来来来,帮帮忙,搬大米。”我年轻力壮,手劲非常大,可以直接扛起一袋180斤的米。搬完之后,有一个人牵了一匹军马过来,让我上去骑,我就特别开心直接上去了,没想到马还认人的,突然腾空而起,我就被重重摔了下去,他们一边扶起我,一边在那笑,我就和他们打成一团了。当然了,他们也确实辛苦,当时有一个营应该是走了一天一夜,下午四点多到达,在仓库里直接席地而睡,还叫我也去休息,他们解放军负责放哨站岗,他们第二天凌晨三点多起来,还把仓库打扫的干干净净。走前有位首长还叮嘱我要保管好粮库,给了我一块压缩饼干,我至今记得味道非常好吃。

三、照鉴往昔岁月

(一)往昔保粮

我在上塘粮库呆过十几年,在对待仓储工作时,我经常想如何提高工作效率。于是趁着闲暇的时候,我就会找找资料翻翻书本,过了很长一段时间。大约是79年,我和同事们成功自制了一台自动装油控制仪,使用了好几年,效果还是非常明显。并且当时得到了党报、《浙南日报》、《浙江科技报》的报道,甚至还有浙江电视台前来采访。本来是需要人工去装油的,现在省去了繁重的体力劳动,这不仅解放了工人的双手,一年下来还能节省500多斤油,省了上千块钱。此外,我还改进了仓库防潮层,改造旧式仓库,也尝试做过粮食缺氧保管试验获得成功,上塘粮库在我们共同管理下,都是连续好几年获得县市级和省部级先进保粮单位,我个人也连续几年被评为县级先进工作者。后来,我就被调到面粉公司三库参与基建,也就不得而知了。

(二)奋斗岁月

在粮食系统四十多年里,我遇到很多危险的事情,一次调查粮仓失火时,路边碰到雷管意外爆炸,导致鼓膜穿孔。还有一次就是79年发洪水的时候,我从永嘉上塘粮管所出发和一个同事前去抗台,夜里九点到了黄石村,瓯江水开始涌上来了,往楠溪江猛涨。因为天已经黑了,我们不知道水已经漫过来了,由于路面是正在建设的石子路,我们不小心掉进了一个路边的大洞,洪水朝我们奔来,灌进洞里。万幸的是灌满之后,大水把我们往山上推,我们都会游泳,就只能顺着水流方向顺势往山边游。如果洪水把我们往江里推,一片黑灯瞎火的环境下,茫茫一片水面,我们肯定是难活着出来了。我们爬上山后,走了一个小时暂住在一位农民家里,局里发现我们失联之后,立刻组织搜救,结果没找到,觉得我们凶多吉少。第二天,我们自己走回局里,看到了局长批示的一张大事报,表扬了我们英勇无畏的抗台精神,他们看到我们平安回来是有高兴又担心。就是这两件事情深深刻在记忆里。

四、回眸历史初心

(一)三库历史

我对粮仓基建施工有一定经验,就负责当年三库拆迁征地工作,附近都是农民的田地,征收十分困难。有一次领导来视察车子开不进来,我一去看,发现路面坑坑洼洼,一天时间内出现了100多个茅坑。原来是部分农民要求补偿厕所拆迁费,擅自开挖增加了70多个茅坑,我明确拒绝这种无理要求,于是他们天天骂我:“你个混蛋老孙,快出来!”但我依旧忍气吞声做好拆迁工作,认真对接愿意配合的拆迁户工作,尽量化解土地矛盾,保质保量完成拆迁和基建项目。后来我做了保化股股长,为了新职工能够尽快适应保粮工作,我就负责指导并传授仓储经验,现在还有七八个人在面粉公司工作,他们都是我手把手带出来的学生。我带出来的学生吃得了苦,耐得住寂寞,他们为三库的“四无”粮仓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!

(二)护粮初心

20世纪90年代,北京出现了学生潮,各地出现哄抢粮食的事件。当时温州市长陈文宪打电话给我们局长,询问粮食储备情况,局长就邀请市长来我们三库实地查看,由我来负责引导介绍。那天陈市长带了两个秘书前来查粮,我非常准确报出各个仓库和露天堆的大米和小麦数量。我手里拿着一串钥匙,逐一打开仓库大门,市长一看里面干干净净,粮袋整齐摆放,满意地点点头,然后叫秘书开始核算,结果算出来和我说的一模一样,一个仓库就能满足全温州军民一天用量。最后他们拿出扦样器取样,看完后说大米质量很不错!市长拍拍我肩膀说:“老孙,有你在,我心就定了!”随后在会议室,表扬了我们储备库的仓储工作,认为可以把经验推广到全市,我也备鼓舞振奋,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。

图片1.png图片2.png图片1.png

 

以上为孙祖明19、57、60岁

内容来自口述和历史档案汇总而成。